欢迎访问宝鸡甲天下户外运动俱乐部 
客服热线: -

宝鸡甲天下户外运动俱乐部 

因为有你,所以精彩!

岐山火补 [复制链接]

宝鸡甲天下户外 63494 11 倒序浏览
宝鸡甲天下户外
话题: 150
回复: 383
楼主
本话题最后由 作者 于 2021-10-09 15:32 编辑
   一杯西凤酒,一碗臊子面,一双勤劳的手,端出老陕人的万里生活。
             

西域行纪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岐山火补

   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,在那条通往西域的路上,这条路该还有个厚重沧桑的名字,叫“丝绸之路”。




  
   那些灰蒙蒙的低矮小屋就排布在这条路的沿线,它们破败、油腻、不够抢眼,却有着共同的牌子,上书“老陕补胎”。


 

 起初,我是没注意到这些公路两边的小房子和那门口停着的流动车的,更没有注意到那些穿着背心和短裤,皮肤晒得黝黑的汉子。





   我们只是这条路的过客,匆匆忙,在这路上驰骋而行,心里想着那诗人笔下的雄关漫道,念着那史家记载的悠悠古迹,自然,没有闲情注意这路边的小屋和小屋的主人。



 
    车却在通往奎屯的路上,砰的一声,缓慢地,嗒嗒的,往前移动着,人们显然是惊愕了那么几秒钟,却很快做出了反应。这一路走来,十多天的行程,显然,已经能平和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了。



   

   于是,众人将行李都移到了车子的另一侧,其实,时隔三年,我已忘记了当日的很多情形。唯一记着的,便是我们依旧往前开了许久,而后,停了下来,等待来补胎的人。



 
 那个开着流动车的岐山老乡便来了,说是流动车,其实就是一辆三轮汽车,车前门的玻璃上,用红色的漆写着“老陕补胎”四个大字,底下是一串电话号码。




  直至今日,我的手机里还留存着当日的照片,因为恰是那个时候,我们遇到了那个俄罗斯的少年背包客,也就是说,当我们的眼睛,都被那个来搭车的俄罗斯少年吸引,跟他交谈的间隙,这位穿着深蓝色T恤,灰色长裤的中年男子,已经给我们补好了胎。

 


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,我们才听说他是岐山人的,在这离长安城一千公里外的奎屯,在出行半个月之久后,竟然碰到老乡,亲切惊喜之余,不免生出些悲戚来。

  

  我们显然也是欣悦的,他可是地地道道的岐山人,而我们车上拉着的,那可是地地道道的西凤酒,我们这一行,百十多个文人,那可是真真切切的带着我们关中的美酒去探寻丝路文化的。




  显然,这位补胎的汉子也被这么一车陕西来的老乡感动了,特别是他收到我们送上的西凤酒之后,那憨厚的笑容,便久久地挂在脸上。

  

那时,我既已仿佛看到,他们开着那流动车,回去之后,洗漱洗漱,拌几个凉菜,脱下那T恤,倒几杯这西凤,光着膀子喝酒的样子来。




  也仿佛能看到他们的女人,从那间小黑屋出来,用身上的围裙擦擦手,坐下来,也给杯中倒上那么一两滴,端起来,轻轻抿上一口,发出啧啧的赞叹声,又转身进了屋内,不一会儿,端出几碗臊子面来……

  

 家乡的面配家乡的酒,这才过瘾,那公路旁边的小房子前面,便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,亦飘出一阵阵臊子面和西凤酒混合的香味来。
  那路边小树上的鸟儿,也似乎是被那酒香陶醉了,歪歪扭扭地唱起平日里并不擅长的歌来……

  


  如今,当我再回过头去翻看当日补胎的照片时,不禁感叹道,照片中的这个汉子,不就是岐山人的样貌吗?别问我此话从何而谈,出生西府,日日见的是家乡的农民,客居长安,岁岁处的是周原的圈子,这关中汉子的样貌,便自然刻在了脑中,瞅起来,倒是无异于别处之人,亦是一孔七窍,不多不少,却总有些地方,亲切熟悉。




  
  我们是在车子重新发动之后,才听车上的一位师者讲述了那岐山火补的故事的,在那之前,我只是以为,我们恰好碰到了一个岐山老乡而已。殊不知,这丝绸之路沿线,当然,不仅仅是这条通往西北边陲的路,那南至云贵高原的路边,也零星分布着这些岐山人搭起来的小房子。


  他们是纵横交错的公路上的栖居者,也是行驶在长途路上的司机的定心丸。他们将“老陕补胎”,打造成了一张名片,这张名片背后,是无数背井离乡的岐山人创业的身影。



  当年,那个叫王文会的岐山汉子,悉心钻研,日夜探究,终于创出个比冷补补胎更耐用,更彻底的补胎方式,并发明出个轮胎火补机来,同时创办了“岐山火补轮胎培训班”。

 

  至此带动岐山扶风无数子弟,远赴新疆、云南等地开店补胎,一时间岐山之地万元户皆起, 扶风之地发达者无数,陕西火补,迅速在祖国的边边角角占领一席之地。



   然而,这位当年叱咤风云的“火补大王”于我,只活在传说之中,三年之前,我们就在那个行驶在丝路上的大巴车上,听博学的师者讲述他的故事。

   三年之后,当我偶然从好友处获悉他的近况,继而拨通那个电话时,我紧张激动的心情被一个古稀之年老者的声音平抚了。很遗憾,他此刻正身处外地,对于陕西火补这一经由他手创造的传奇,他只是在电话那头轻轻地笑了笑。

  

   也好,我想,就让他永远活在传说中吧,和如今依旧遍布在祖国大江南北的火补人一样,隐于市,隐于我们这些游荡在城市之中的人向往的地方。


  我想象着电话那头这位老者的身影,他许已步履蹒跚,许已双眼昏花,但他该是自豪的,因为他,让陕西火补成为名片,因为他,让无数青年有了生计,因为他,将跟火补轮胎这项技术一样,被人们铭记。

  

  如今,每当我再次踏上远行之路时,那曾经对陌生之地的些许恐惧便荡然无从,因为我知晓,所到之处,都有家乡人的身影,你看,那路边的小房子,正传出秦腔的声音,好似,还有臊子面的香味。

  

   有那么一帮子人,他们从西府出发,或携妻儿,或带兄弟,来到去往西北或是西南的国道边,搭起一座座小屋子,竖起一张张写着“陕西火补”四个大字的牌子,从此成了过路司机最亲切的存在。



   他们解忧愁于半路,寄温暖于无形,总能替在外游子的燃眉之急。他们,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
    
     岐山火补。




    一杯西凤酒,一碗臊子面,一双勤劳的手,端出老陕人的万里生活。



环游新疆+深度青海的活动图片集锦——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最近 3 人点评
宝鸡甲天下户外
话题: 150
回复: 383
沙发
一杯西凤酒,一碗臊子面,一双勤劳的手,端出老陕人的万里生活。
最近 1 人点评
甲天下-大宝
话题: 2
回复: 19
板凳
宝鸡甲天下户外 2019-09-20 23:37
一杯西凤酒,一碗臊子面,一双勤劳的手,端出老陕人的万里生活。
宝鸡甲天下户外
话题: 150
回复: 383
地板
宝鸡甲天下户外 2019-09-20 23:34
岐山火补 马婷作品 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,在那条通往西域的路上,这条路该还有个厚重沧桑的名字,叫“丝绸之路”。那些灰蒙蒙的低矮小屋就排布在这条路的沿线,它们破败、油腻、不够抢眼,却有着共同的牌子,上书“老陕补胎”。  起初,我是没注意到这些公路两边的小房子和那门口停着的流动车的,更没有注意到那些穿着背心和短裤,皮肤晒得黝黑的汉子。 我们只是这条路的过客,匆匆忙,在这路上驰骋而行,心里想着那诗人笔下的雄关漫道,念着那史家记载的悠悠古迹,自然,没有闲情注意这路边的小屋和小屋的主人。  我们的大巴车却在通往奎屯的路上,突然爆胎了。  砰的一声,车子开始倾斜,瞬间,我们便成了“
骊山拍客
话题: 0
回复: 2
5楼
宝鸡甲天下户外 2019-09-20 23:34
岐山火补 马婷作品 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,在那条通往西域的路上,这条路该还有个厚重沧桑的名字,叫“丝绸之路”。那些灰蒙蒙的低矮小屋就排布在这条路的沿线,它们破败、油腻、不够抢眼,却有着共同的牌子,上书“老陕补胎”。  起初,我是没注意到这些公路两边的小房子和那门口停着的流动车的,更没有注意到那些穿着背心和短裤,皮肤晒得黝黑的汉子。 我们只是这条路的过客,匆匆忙,在这路上驰骋而行,心里想着那诗人笔下的雄关漫道,念着那史家记载的悠悠古迹,自然,没有闲情注意这路边的小屋和小屋的主人。  我们的大巴车却在通往奎屯的路上,突然爆胎了。  砰的一声,车子开始倾斜,瞬间,我们便成了“
文笔不错,照片漂亮
笑脸
话题: 0
回复: 2
6楼
这篇文章读了很亲切,给作者点赞,早些年就听家里人说起过王文会,是我老公村里的一个能人,第一个出去摸门路学技术火补,挣钱后带领村里及周边的村民学习技术,出去火补,在去往新疆的那条路上,全是岐山火补的老乡,形成了一道风景线,是个造福家乡的能人。
最近 1 人点评
笑脸
话题: 0
回复: 2
7楼
笑脸 2020-05-04 09:06
这篇文章读了很亲切,给作者点赞,早些年就听家里人说起过王文会,是我老公村里的一个能人,第一个出去摸门路学技术火补,挣钱后带领村里及周边的村民学习技术,出去火补,在去往新疆的那条路上,全是岐山火补的老乡,形成了一道风景线,是个造福家乡的能人。
甲天下-蓉儿18091751818
话题: 0
回复: 17
8楼
宝鸡甲天下户外 2019-09-20 23:34
一杯西凤酒,一碗臊子面,一双勤劳的手,端出老陕人的万里生活。 西域行纪: 岐山火补 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,在那条通往西域的路上,这条路该还有个厚重沧桑的名字,叫“丝绸之路”。 那些灰蒙蒙的低矮小屋就排布在这条路的沿线,它们破败、油腻、不够抢眼,却有着共同的牌子,上书“老陕补胎”。  起初,我是没注意到这些公路两边的小房子和那门口停着的流动车的,更没有注意到那些穿着背心和短裤,皮肤晒得黝黑的汉子。 我们只是这条路的过客,匆匆忙,在这路上驰骋而行,心里想着那诗人笔下的雄关漫道,念着那史家记载的悠悠古迹,自然,没有闲情注意这路边的小屋和小屋的主人。  车却在通往奎屯的路上,
宝鸡甲天下户外
话题: 150
回复: 383
9楼
宝鸡甲天下户外
话题: 150
回复: 383
10楼
评论请先登录注册
精彩话题推荐
绑定手机
×
图片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