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于 2019-12-20 10:25
楼主
本话题最后由 作者 于 2021-11-21 18:42 编辑

想住在那开门见山的地方
——涛声依旧
想住在那开门见山的地方,“开门见山”出自于唐·刘得仁《青龙寺僧院》:“此地堪终日,开门见数峰。”常用于形容写作的开篇方式,一下笔就触及题旨,不拐弯抹角。


我在这里直白的将其字面意思带到文中.什么望穿秋水,什么灯火阑珊,山中的风景,就这么看,何必要拐弯,打开门,就见山……



初冬的一个周末一行人走过西山,此时的山林是另一番景致,集四季的特色于一身。



有着春的生机,麦田里新破土而出的麦苗顶着露珠羞涩地站在晨曦中。有着夏的火热,路边的柿树上高高地挑满了像小红灯笼一样的果实。







有着秋的凄美,轻踩着一地的落叶“沙沙”声带给你无限依恋。有着冬的含蓄,植被渐荒似有似无地将扬尘一层一层地遮盖。




这里已经是第二次来了,喜欢这条路,喜欢翻过一座座山的感觉。



尤其是在上坡时,在未到达坡顶的前十几米时,呼呼地喘着粗气,听着自己急促的心跳声,眼前却是一个全视野的盲区,当你再坚持…


稍后略作迂回,乡村又显露出田园的媚笑,半坡上隐约着三三两两的房舍,沿着山路走过一户户人家。




再坚持一下,到达坡顶时,视野瞬间开阔,坡下或弯曲或笔直的所有山路马上呈现。




没有院墙,没有大门,一眼就能看到墙角柴垛上点点寒霜。不觉得有些心动,想住在这里,想住在这开门见山的地方。


一早起来,打开房门面对苍劲的群山,山上依旧飘荡着轻雾,层层的山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,雄壮而神秘,虫鸣蛙叫自然少不了,有时再伴上“哞…哞…”的几声牛叫声。

每天这样在开门见山中感受山中四季的轮回,有明月做伴,与竹林为友,如闲云野鹤,清净淡然,感觉高远闲适,宁静旷达的心境,自有一番山野闲趣之意。

毕竟是匆匆过客,一翻憧憬后还要继续赶路,只求在片刻清净中寄情于山水,让内心少一点浮躁,多一份沉寂。

顺着山路下到了一个山洼——卒落村到了,一路上心里一直在琢磨领队对于“卒落村”的解读,两个版本,两个故事,将我们带到了两种不同的境界——神话版、历史版。

我个人偏爱那个神话版的,真服了领队的想象力如此丰富,棋盘中的一个卒子经仙人妙手轻轻点拨,尽然落入凡尘,成就如此佳话。


中午时分,一片芦花草甸融入了六十多人的身影,依旧是分享美食,依旧有咖啡飘香。

山地火锅后,甲天下团队的固定节目——户外健身操,在二传手老师的带领下让这片空寂的山谷变的热闹非凡。

一阵欢声笑语之后“甲天下”将这三个大字印在了初冬的阳光里,印在了大家的心里……


午后的阳光洒在山坡上,走进这暖暖的情、融融的意,一路上聆听着林间鸟语,迷恋那一丛丛芒草,惊喜那一簇簇荒枝,品读着山山水水,感叹雅丹地貌的神奇。




眼前的这没有植被的山体,好像就是不应该长植被,却是一种无所谓无、无所谓有的脂粉,尽情裸露着本色。

一处风景,就有一种韵味,一处风景,就是一腔感叹。



-
柔情似水
2021-11-21 19:27回复 查看全文